望岳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2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在七年级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的现实,我想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3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望岳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活动2【讲授】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小组研讨,师生共同赏析: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五)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诗紧扣一个“望”字,由远而近地一步步向前发展,由远望到近望,从略望到细望,直到遐想,“凌绝顶”后下望,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由实到虚,其中“一览众山小”是诗人想象登上泰山顶峰俯视所见到的情景,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向往,同时也写出了泰山的气势,以及诗人内心的雄心壮志,可谓神来之笔。三、拓展:回忆描写山的诗句四:巩固:1、诗中通过泰山变化来衬托泰山景色秀丽的句子:2、表现诗人吞云吐雾的磅礴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的句子:3、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望,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回想起《望岳》中的名句:4、诗中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名不虚传的诗句活动3【练习】望岳三、拓展:回忆描写山的诗句四:巩固:1、诗中通过泰山变化来衬托泰山景色秀丽的句子:2、表现诗人吞云吐雾的磅礴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的句子:3、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望,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回想起《望岳》中的名句:4、诗中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名不虚传的诗句活动4【作业】望岳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