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因式分解14.3.1提公因式法【知识与技能】(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2)了解公因式的概念和提取公因式的方法.(3)会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逆变形得出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来明确提公因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会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如何确定公因式以及提出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多媒体课件.教师出示练习题,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解决下面各题:(1)m(a+b)=();(2)(a+b)(a-b)=();(3)(a+b)2=().2.根据上面的计算,完成下面的填空:(1)ma+mb=()();(2)a2-b2=()();(3)a2+2ab+b2=()2.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入:我们知道,利用整式的乘法运算,有时可以将几个整式的乘积化为一个多项式的形式.反过来,在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因式分解.(板书课题)探究1:因式分解请把下列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1)x2+x=x(x+1);(2)x2-1=(x+1)(x-1).让学生观察上述两个式子和ma+mb=m(a+b),这些式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等式左边都是多项式,右边都是乘积的形式.教师补充:上述式子,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两个整式的乘积,这种从左到右的变形,我们叫作因式分解.师生共同总结: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作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教师板书)教师强调:正确理解因式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1)因式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不是单项式,也不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分式.(2)因式分解的结果是整式的乘积的形式,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整式的次数都不高于原来多项式的次数.(3)不能走回头路,如x2-1=(x+1)(x-1)=x2-1,本来已经完成了对x2-1的因式分解,但习惯性地按整式乘法算出x2-1的结果,就画蛇添足了.出示练习:在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因式分解?为什么?(1)12ab=3a·4b;(2)(x+3)(x-3)=x2-9;(3)4x2-8x-1=4x(x-2)-1;(4)2ax-2ay=2a(x-y);(5)a2-4ab+4b2=(a-2b)2.学生自己独立判断,口答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追问: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如果把整式的乘法看作一个变形过程,那么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整式的乘法的逆过程;如果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看作一个变形过程,那么整式的乘法又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逆过程.因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互为逆过程,一方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说明了两者的根本区别.教师出示练习:根据乘法运算的算式,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学生根据乘法运算和因式分解的关系独立完成练习,并及时订正答案.在完成以上题目的基础上,教师用图文表示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板书:探究2:提公因式法教师引入:我们了解了因式分解的定义,下面我们来学习因式分解的其中一种方法——提公因式法.教师出示投影:如图14-3.1-1,计算三个宽都为m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可以将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这个过程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ma+mb+mc=m(a+b+c).由单项式乘多项式可知,m(a+b+c)=ma+mb+mc,反过来,ma+mb+mc一定等于m(a+b+c),我们知道这种变形就是因式分解.教师提出问题:在ma+mb+mc=m(a+b+c)中,m又被称作什么呢?学生讨论并尝试命名.在学生充分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点拨.教师说明:公因式就是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让学生从公因式的定义出发,去分析、比较、确定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理解公因式的定义时应注意什么.在充分交流后,教师对四个选项逐一讲述,并强调公因式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每一项都含有,体现“公”字.(2)各项所含有的因式相同.教师:明白公因式的定义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思考怎样才能正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师生共同总结确定公因式的方法:(1)取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为公因式的系数.(2)取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