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撰写研究报告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节研究报告概述社会研究的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来表现的。研究报告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是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研究报告的目的是将研究结果传达给他人,供他人参考、使用或批评。用文字和图表写成的报告能否把研究者的发现传达给读者,被认为是除了研究题目有无研究价值和意义及选用方法是否恰当之外,决定着社会研究成败的第三个基本因素。二、研究报告的类型:(1)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分为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普通研究报告主要以描述社会现实状况,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对策为目的,其读者对象一般是政府决策部门的官员,各类实际工作部门的一般职员和普通大众,其作用在于为政府各级决策部门、各类工作者了解社会情况、分析社会问题、制定社会政策、开展社会工作等提供参考。普通研究报告主要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存在,或发布于面向大众的报纸或杂志上。学术性研究报告主要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通过对实际调查资料的分析与归纳来检验理论或建构理论。学术性报告的读者主要是专业研究人员,其作用在于发现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性。(2)根据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分为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描述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展示描述性研究的发现和结果,其功能在于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通过对研究资料和发现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现研究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或发展变化的过程。第1页共6页解释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展示解释性研究的发现和结果,阐明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的问题。(3)根据研究的性质,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定量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量化资料的统计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定性研究报告是以实地研究资料为基础撰写的研究。其特点是非数量化和以文字表述为主。(4)根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研究报告可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综合性研究报告主要用来展现综合性调查的结果和发现,内容通常涉及到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的状况,通过报告能使读者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专题研究报告主要用来展现专项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或综合性社会研究的某一方面的结果与发现,内容通常只涉及研究对象的某一个方面的状况,通过报告能使读者对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有一个深入的、透彻的理解与把握。专题性研究报告要求聚焦于一个方面作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篇幅相对较短,多以解释性为主。第二节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和要求撰写研究报告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主题、组织材料、拟定提纲、撰写成文。(1)研究主题。(研究报告的主题是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议题。明确的、恰当的主题是一个好的研究报告的前提,是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基础。“主题是研究报告的灵魂”)(2)组织材料。(“材料是社会研究报告的血肉”)组织材料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与报告主题相关性原则;第二、精炼、典型与全面的原则;第三、事实、分析与讨论、建议相结合的原则。(3)拟定提纲。(写作提纲被认为“是研究报告的骨架”)作用是理清写作思路,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内容之间如何启承转合,共同构成一篇有血有肉的研究报告。第2页共6页(4)撰写成文。二、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撰写报告时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两个原则:(1)必须包括所有的基本项目(2)体例一旦定下来必须保持全文一致。1.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研究者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对事实的陈述要力求客观平实,避免在文字中使用主观且带有感情成分的词句;(2)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尝试把事实告诉读者;(3)避免使用第一人称;(4)避免借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5)避免哗众取宠。2.引证与注释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格式引证是“引用事实或文献资料作为确立论点考评疑难的证据”。引证可采用两种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