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市委《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党发〔2010〕1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发展现状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把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力推动学校体育事业,中小学校体育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同时,我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存在结构性短缺,学生有效锻炼时间不足,部分区县学校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需要,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全方位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工作原则和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强化各区县人民政府的主导作用,全面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力争到2016年,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基本配齐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确保100%的中小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95%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含及格),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肥胖检出率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初步形成统筹指导科学、协调联动顺畅、条件保障到位、监督检查有力、舆论导向良好的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四、主要措施(一)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效第1页共5页率。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和《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jgj/t280-2012)等规范要求,结合xx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并按布局规划指导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对于XX县区内无扩大用地条件的学校,结合校舍的新建和改造,增加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对于有条件扩大的学校,由市教委会同区县人民政府,就近整理部分土地,完善活动场地和设施。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新建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要便于在节假日及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各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生均运动场地面积暂时未达标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二)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实施好体育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要制定和实施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支持和指导残疾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体育教师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周计2课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含统计、整理、上报),每班每学年计8课时。体育教师每周工作量标准是小学16学时、初中14学时、高中12学时。(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配备好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支持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完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到2016年,对全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权益,课时津贴、业务进修、评优评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培养体育学科带头人,形成辐射带动效应。第2页共5页(四)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各区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