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6页《现代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对象、任务和方法)§1.1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发展轨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及《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萌芽阶段※梅奥的“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初具雏形和形成阶段※莱维特及《管理心理学》专著的出版正式诞生和发展阶段(一)“科学管理之父”泰勒(W.Taylor,1856-1915)与科学管理理论㈠时代背景:㈡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与做法1出发点:消除劳资对抗与低效率,促进劳资与高效率2劳资双赢理念:转变工人和雇主双方观念,由对抗到合作3工作定额原理:通过对熟练工人的动作分析,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来解决如何提高高效率这一核心问题4标准化原理:工作的工具、器材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5人岗最佳匹配原则:根据工人的差异选拔和培训“第一流工人”到最合适的岗位上6实行差额计件制(规定一定熟练,多劳多得,不足便扣),以克服消极怠工,奖励多劳多得7将计划和执行部门分开,各司其职,避免经验化错误8设置8个“职能工长”,实行“职能管理”,有利于工作的细化与具体化。9机构管理例外原则:高层领导只负责重要决策及监督,日常事务交给下属。㈢评价:1主要优点:①注重改善劳资关系,改进工作方法;②明确目标与责任;③关注个人差异;④予以适当放权等。2主要不足:①将人视为经济人,过于关注物质奖励和严格标准而忽视人的情感②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功能(二)“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及《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萌芽阶段㈠“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简介(HMunsterberg,1863-1916)㈡1912年《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出炉闵斯特伯格的研究要点是要发现人们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安排在最合适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时要研究在什么心理条件下,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此外,还要考虑如何使人们的情绪能产生有利于工作的最大影响。闵斯特伯格的研究方向和路线,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使一致的,但是由于考虑的面比较狭窄,缺乏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和依据。(三)梅奥的“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初具雏形和形成阶段)㈠1924年霍桑实验以后,管理心理学才初具雏形。梅奥(mayo)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㈡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7第2页共36页第1页共3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6页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㈢霍桑效应:☆员工由于参加了特别活动和受到关注而倍感激励的现象;后泛指人们由于知道自己参与研究和受人重视而改变真实行为,并以他们认为研究者期望的方式行事。㈣主要论点:☆梅奥认为,影响组织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这说明,生产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㈤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新观点:传统观点1社会人经济人社会心理因素物质因素2士气-工作情绪以事为中心态度工作方法的科学化人际关系劳动组织的专业化作业程序的标准化3存在非正式组织注重正式组织㈥梅奥学说和泰勒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人际关系学说和传统科学管理理论的区别和联系)☆☆☆见书上19~20。1相同点:①目标一致,两者都追求高的生产率,②两者都认为,工人与管理者冲突,责任应归于管理者;③都追求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和谐或利益相关。2不用点:①前者通过监工提高社会技能;而后者由管理当局研究、计划组织消除提高工作成绩的障碍②前者注意中心为团体成员中的工人;后者注意中心为个别工人③前者注意人际关系;而后者不注意人际关系④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