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第七周安全教育教案课题:网络安全授课时间:2008-4-7(星期一)授课班级:06电脑1班06电脑2班教学目标:1.展示生活中发生的有关网络安全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引起同学们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网络是丰富多彩的,但网络同时也是带来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不能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聊天,更不能网恋;不能参与网络犯罪和网络欺骗。教学方法: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时间安排:一节课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资料。2.了解生活中发生的有关网络带来安全问题。3.反思自己是否沉迷于网络。教学过程:(一)班会主题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量不良信息内容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网络犯罪、网络欺诈、网络成瘾等,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二)出示有关网络犯罪、网络成瘾调查报告:1、有资料显示,在北京少教所管理的少教人员中,曾经经常上网的占43.6%%,偶尔上网的占25.5%%,在经常上网的人中,因为没钱上网而去偷东西的占62.5%%。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500余名少年犯的网络犯罪问题调查中,发现因玩网络游戏而导致犯抢劫罪的占63.9%%,犯强奸罪的占23%%。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2、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面前有1.03亿网民,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超过了80%。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全国青少年网民的13.2%,而在非网瘾群体当中,还有大约13%的青少年也存在着网瘾倾向。3、14.8%的未成年人患上”网络成瘾症”。根据本次调查统计,中学生上网成瘾者的比例达14.8%(初中生11.8%,高中生15.97%)。按这个比例推算,2001年北京市92.26万中学生中,成瘾者约有13.65万人,远远高出了成年人的比例。(三)网络欺骗案例与分析讨论:1、[案例:]上网相勾结,下网去打劫。去年1月10日,某市公安局刑警队接到一男青年许某的报案,称其在网吧上网时,结识了一个网名叫“诱惑”的17岁女网友,并相约到一个网吧见面。当两人见面后,“诱惑”谎称自己回家取衣服,将许某骗市郊一座桥边,由埋伏在此的一名男青年实施抢劫,抢走其一部手机和400余元现金。几天以后,刑警队又连续接到多起类似报案。所不同的是,实施抢劫的男青年变成了4个人。同年3月13日上午,办案民警经过周密部署,将这一团伙一网打尽。经查,这4男1女去年8月开始在网上纠合在一起,年龄大多十七八岁,最大的21岁。他们先由胡某以“诱惑”“蓝色妖姬”等很具挑逗性的网名和男网友聊天,再将受害人骗至一些偏僻处实施抢劫、敲诈。据统计,到案发时,这一团伙共涉嫌实施抢、盗、诈等案件20余起,涉案案值6万余元。2、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容易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摇,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过份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只图一时满足,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四)网络沉迷案例与分析讨论:1、[案例一:]痴迷暴力游戏,刀捅身边人。去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某开发区一间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半尺长的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游戏中,已经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2、[案例二:]一名拦路抢劫的中学生在被警方抓获后,是这样表述他当时的心理状态的:“当时我已经玩了五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