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导航)2014高考物理一轮第七章《电路》基础知能提升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1.基本概念1、32.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2、8、133.电路的动态分析4、74.基本电路的计算5、9、125.含容电路分析66.电学实验10、11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7题为单选题,8~9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2011年大纲全国卷改编)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云地间距离约为1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WC.闪电时云地间的导电现象可用欧姆定律计算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J解析:由电流的定义式I=知I=A=1×105A,选项A正确;整个过程的平均功率P===W=3×1010W(t代0.2或0.3),选项B错误;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电解液导电,故选项C错误;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为电场力做的功W=qU=6×109J,选项D错误.2.图(甲)为一个电灯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两者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电压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如图(乙)所示,将这个电灯与20Ω的定值电阻R串联,接在电动势为8V的电源上,则电灯的实际功率为(不计电流表电阻和电源内阻)(A)A.0.6WB.6WC.0.9WD.9W解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UL+IR代入数据得到:8=UL+20I在(甲)图中画出此方程的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与原图线的交点为此电路对应电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由图即可读出此电路中电灯两端的电压U=2V,电流I=0.3A,所以电灯的实际功率为P=UI=0.6W.3.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A和2.0V.重新调节R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和24.0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为(A)A.32WB.44WC.47WD.48W解析: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动机的内阻r=Ω=4Ω,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P=UI-I2r=32W,A项正确.解决此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判断电路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2)对非纯电阻电路关键是分析清楚电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然后再灵活选择公式计算.4.(2012北京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电阻R3上消耗的电功率(A)A.一直减小B.保持不变C.一直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上滑动的过程中,R2的电阻在减小,根据“串反并同”可判定R3的电流和电压都在减小,则电阻R3上消耗的电功率一直减小,故选项A对,选项B、C、D错.对于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应首先分析整体结构(连接方式、各表用途),再分析局部变化(开关或滑动变阻器),最后分析局部变化对电路电阻、电流的影响.5.当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3C,消耗的电能为0.9J.为在相同时间内使0.6C的电荷量通过该电阻,在其两端需加的电压和消耗的电能分别是(D)A.3V1.8JB.3V3.6JC.6V1.8JD.6V3.6J解析:设两次加在电阻R上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通电的时间都为t.由公式W1=U1q1和W1=t可得:U1=3V,=0.1.再由W2=U2q2和W2=t可求出:U2=6V,W2=3.6J,故选项D正确.6.(2012合肥市模拟)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板水平放置,开关S是闭合的,两板间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G为灵敏电流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中有从b到a的电流B.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中有从b到a的电流C.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仍然静止,G中有从a到b的电流D.在将S断开后,油滴仍保持静止状态,G中无电流通过解析:滑片P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减小,因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