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防范1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一、总则•1、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相关制度,认真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科室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3、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部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4、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5、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6、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7、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患者。•8、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自参加各种会诊活动。2二、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自费患者。•4、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5、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6、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7、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8、发生院内感染者。•9、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10、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1、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2、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3、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4、经他人介绍者。•15、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16、艾滋病患者。3三、常规要求•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2、所有“绿色通道”在开通的同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预计医疗费用,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由患者签字;意识障碍或病情危重者由家属签字认可。•3、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包括阳性结果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结果,应认真分析,所有资料需妥善保管。•4、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4三、常规要求•5、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科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报卡,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6、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乙肝系列、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七天后方可销毁。•7、各医技科室在关键部位,必须配备抢救设备,并保证随时可用;在接到急诊检查申请后必须尽快安排。急诊化验必须在接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结果(个别检查项目除外)。•8、药学部保证药品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到位。5四、特殊要求•1、儿科颅内出血及早产儿必须向家属交待今后生存质量问题。•2、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诊疗常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向患者(家属)履行充分告知义务。•3、介入治疗使用一次性贵重耗材,医师护士双方签字,并将一份条形码贴到病历中,一份导管室保留。•4、凡我院新开展的手术和项目,必须书面向医务部申报,批准后用于患者。•5、涉外医疗或邀请非本院医师必须履行正当手续。6五、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7六、收治患者•1、患者实行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患者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各自借口拒收患者。•3、凡具备空床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须签署委托书者,由受托人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8七、三级查房及会诊•1、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2次。•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