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特别提醒】(1)须反应——必须参加化学反应(2)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2.反应原理:4P+5O24P2O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放热,开始小气球__鼓起___,冷却后小气球_变瘪___,反应前后天平指针位置___平衡__。4.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锥形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炸裂。(2)气球的作用:①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起缓冲作用;②起密封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的物质发生交换。(3)天平的使用应遵循左物右码,且称量前后在左右托盘中各放一张相同的纸(4)红磷燃烧的操作不能再天平上进行,原因是:①会烫坏天平;②红磷燃烧时气球膨胀变大,气球因受到空气浮力而导致测量不准。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图:2.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的指针位置不变。4.实验的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实验前应将铁钉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以除去铁钉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2)实验室配制的硫酸铜溶液常显酸性,若将装置中的橡胶塞去掉,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因为硫酸铜溶液常显酸性,可与铁反应生成氢气,而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方案三: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图:2.反应原理:2HCl+Na2CO3=2NaCl+CO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反应后天平指针位置向右偏。4.实验结论及分析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边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装置改进】同学们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甲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的装置为B,请分别简述其他两个装置的缺点: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充满气球,产生向上的浮力,会影响实验结果;C中产生的气体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增大,可能会导致瓶塞飞出,影响实验结果。优点: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方案四: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图2.反应原理:2Mg+O22Mg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反应后天平指针不平衡。4.实验结论及分析:产生的氧化镁大多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称量时不是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所以质量减轻了。(1)实验前应将氧化镁用砂纸打磨干净,除去表面MgO(用化学式填空)好和污物,方便点燃。(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烟、雾生成或参加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典例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三种改进(注溶液能吸收气体)。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元素组成。【答案】(1)Fe+CuSO4====Cu+FeSO4(2)密闭容器(3)B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够更好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如图所示三种改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