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田家华*王忠****摘要: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当代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本文在分析西方社会公共服务模式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原则和步骤,从而为实现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变革提供依据。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模式;公共管理;治理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包括水、电、气、路、通讯、交通工具等有形的物质产品及包括安全、医疗、教育、娱乐等在内的无形的非物质产品。这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而亦可被称作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概念是公共选择学派、当代政治经济学派在分析公共财政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的观点:在理论上,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私人物品的供给和配置,但有一类物品的供给和配置市场机制无能为力,而必须从税收中通过预算支出加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之所以有别于私人物品,是因为在消费方式和排他性上有别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对任何一种群体生活都是必需的,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每一个人在享用这一物品时都会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该公共物品而自己免费使用(搭便车),而且,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它性,使这种“搭便车”成为了可能。另外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这类物品应免费提供,然而,对于微观经济市场来讲,不能收回成本或是*田家华(1966-),男,湖北嘉鱼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邮编:430074;x一三907144449;E-mail:jiahuaxcug.edux.****王忠(1979-),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邮编:430074;x027-62195050;E-mail:ebengx163x.第65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5页共7页无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都是不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所接受的,从而也就造成了在一般情况下依靠私人力量和市场机制是不足以得到有效(及时和足量)的供给。公共物品的“公共”二字导致了私人机制在公共物品供给、经营管理上的困境,然而经过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政府尝试利用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物品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之后,我们认为,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并非像传统理论认为的那样,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着失灵,其实政府也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来供给公共物品。在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博弈之后,人们终于取得了这样的一种共识:把公共物品、公共事务的管理权让渡给一个公认的公共权力机关由它来统一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护和服务,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于是,社会成员和公共权力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类似市场交易的行为:前者纳税(付费)购买后者提供的服务和保护。一、西方社会公共服务模式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公共物品生产领域中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原来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甚至纯公共物品也转向由市场提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旧有市场失灵理论关于市场没有办法生产出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条件的改良,过去只能由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物品(例如电视台)会以政府合同的形式由政府出资购买,由私人企业来供给服务而完成;二是政府在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不计成本和没有竞争而导致浪费及低效率,不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模式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失去了优胜劣汰机制对于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从而导致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低下。那么,政府在利用市场机制来供给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哪几种模式呢?通过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