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安全现状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以及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便于我们共享,提高了灵活性和便捷性,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随之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网络收到威胁和攻击的可能性也逐渐变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自从1987年发现了全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以来,病毒的数量已经不计可数,并且新的病毒还在极速递增,这不仅仅会困扰着涉及到计算机领域的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关键词:网络安全发展史法律网络安全问题建议我国网络安全发展历史与法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兴起的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无论是内部信息还是外部信息都得到了开放,信息安全问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安全的焦点已从传统的秘密性、匹配性和有效性三个原则的衍生为可控性、真实性等其他原则和目标。九十年代初期,许多国家把信息化作为国策,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等政策也让中国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信息化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期,中国的计算机安全事业也开始起步。20世纪80到90年代,这个阶段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关于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开始出现—1994年公安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法律,比较全面的从法规角度阐述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内涵、监督、管理、责任。在九十年代,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学校开始将信息安全作为研究课题和大学课程,安全人才的培养开始起步,这是中国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安全网络安全快速发展并迅速步入正轨:国家高层领导开始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国家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999年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协调小组和2001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事宜的协调、管理与规划,都是国家信息安全走向正轨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国家在信息安全的法律、规章、原则、方针上都有对应措施。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互联网抓住机遇,快速推进,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果。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日益加强,2015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国网络空间的治理,正式做到有法可依。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中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领域,成为了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科技手段。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并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变革,其信息交互性也逐渐增加。此外,由于一些公司对用户不加以重视,也造成了用户个人信息外漏的现象。种种问题的出现,这也促使用户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互联网使用人数早在几年前就居于世界互联网使用人数的首位,而且其使用范围逐渐集中于商业性的应用。由此看出,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为社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产值,故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使用环境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成了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人们发现各种工作已经脱离传统的管理模式,进入到“网络信息化”办公时代,因此,计算机的故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甚至网络病毒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一旦网络系统出现了问题,这将是整个企业的大故障,有一些金融、物流、交通、经济等企业公司,网络系统如果发生故障的话,完全可以导致企业业务的中断,甚至导致企业的停业。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对一个企业公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高度重视。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学习工作中应用率越来越高,从而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首先,随着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