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县级支行改革的若干思考摘要:中国农业银行是最后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其县级支行集中了农行70%以上的人员和机构,是最基本的经营单位,县级支行经营状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农行系统经营效益的高低。本文作者在经过《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课程培训后,对于中国农业银行县级支行的改革有若干思考,现总结如下。关键词:农业银行改革思考一、农业银行的总体概况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管理,经营范围覆盖全国乃至部分海外市场,由于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地方的县级支行规模大小不一。但总体来说,县级支行的组织架构基本上一样,其机构设置为:行长一名,副行长若干名;设立办公室、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信贷管理部、风险资产经营管理部、财务计划部、保卫监察部、营业网点若干。人员根据业务规模而定,小的支行约有30人左右,多的达200人以上,员工多为中专和大专毕业,平均年龄约37岁左右。农行的考核模式是以县级支行为经营考核单元,实行行长负责制。目前县级法人贷款权全部上收上级行,县支行只保留有个人类贷款权,同时业务经营计划全部由上级行制定然后分解下达给支行。县支行主要负责业务具体经营、内部控制管理和案件防范等,并负责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落实农行的各种利益关系。资料显示,目前的农行,约60%的网点、50%的员工、40%多的存款、35%左右的贷款和近30%的经营利润都分布或来自于县域。因此,从当前的机构、人员和业务的分布来看,县域市场都是农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县域业务是农行业务经营的重要支柱。同时,县域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经济的不断融合将衍生出巨大的有效商业金融需求,因此通过培训,提高县级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自身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对于农业银行县级支行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到中国农业银行总体的发展。二、农业银行县级支行的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健全和完善,在农业银行全面实施体制机制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过程中,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充分发挥党建廉政工作在经营中的能动作用,既较好地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卓有成效地开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化工作的新局面。但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农行自身仍旧存在一些较大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精神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政治工作方面:重业务经营,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使一些人视思想政治工作为软指标、软任务。自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银行偏重的是以业务经营为重点,以效益为核心,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出现了“任务完成好了就一切都好,一好遮百丑”的问题。少数基层行在部署业务工作时单纯的只谈业务工作,在研究党建工作时只谈党建工作,形成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张皮”,并且讲业务工作的多,谈党建工作的少,长此下去无形中重业务轻党建的习惯形成。在组织建设上:有的由于认识上忽视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放松了党建工作的必要性、行动上不重视“两手抓”的互补性,以致造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时出现人为的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由于片面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以致具体工作时常步入银行以盈利为中心、工作以行政管理为核心、考核以物质文明为重心、评比以经济效益作定论的误区。在思想认识上:有的党员宗旨意识不强、党性觉悟不高、工作不思进取、时常见利忘义、是非道德失范,甚者把缴纳党费视为多付出或吃亏;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不强、深入基层不够、联系群众不多、工作作风不实,以致工作文山会海、疲于吃喝玩乐、群众印象不佳;有的由于误把“一团和气”视为班子团结,时常以怕影响团结为借口在参与决策时放弃原则主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