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VIP免费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_第1页
1/12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_第2页
2/12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_第3页
3/12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武药小学熊晓萍有幸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编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刚借到这本书时,内心也并没有多少想读的欲望,只是被书的标题所吸引,早就从文献上看到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强,尤其是美国,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了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近几年来,从美国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仅2003年产生的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就占了半数左右。科技含量如此高的诺贝尔奖,在我们‘望洋兴叹'的时候,美国为何就如此‘霸道'了。难道他们在垄断经济的同时,也垄断了思维,垄断了发明创造吗。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教育方式,让美国人变得如此有才能。带着这些疑问,我好奇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浏览本书目录,一个个新颖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家常饭'与‘法国大餐'、为什么要让学生都在课间挤厕所、美国的教师怎样布置作业、美国人也会耍心眼、中国式的无所谓、主人意识:从棒球场到教室……这么多新鲜的名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这个问题还用回答吗。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了,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专家却向我们的教育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在观看我们带去的教学录像时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老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为什么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时,却没有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学生吗。为什么课堂上的老师总是‘抓'着学生,一个一个地提问题,其他学生这时候还能学习吗。‘很好,坐下。'戴维先生模仿了一位教师用手指往下一点的动作说:‘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第1页共12页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是啊,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严肃认真的事情,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真正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也许我们并不缺少理念,真正缺少倒是躬行实践。李希贵还写到:在美国海军学院考察,发现他们介绍学校的专题片自始自终讲述的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画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看上去颇有些激动人心,不像我们在国内学校见到的专题片,除了居高临下来视察的各级领导,就是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剩下的就是名师获奖证书的大荟粹、各种荣誉的大展览……和学生有关的内容不过是一些出类拔萃者出来风光一下罢了,是啊,怎么平时我们就没有注意到呢。看来老外看问题的视角真的有些不一样。静下心来想一想‘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只与课堂有点关系,校园里其他的一些举动似乎与学生没有多大干系。这或多或少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吧。‘事无巨细'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在阅读完本书后,我的体会尤为深刻.对比中美的中小学生守则,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对礼貌的要求:美国:每次都有礼貌地称呼老师;中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对学习上的要求:美国: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有问题要举手;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如果有急事离开学校,应提前告诉老师并请教将要学习的内容;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与老师约定时间寻求帮助,老师将会乐意帮助你;缺课或迟到,必须带有家长揭示其原因的便条;对于缺课,唯一正当理由是自己生病、家长去世或宗教假日,别的理由都为视为违规;教师提问时,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的学生回答,任何知道答案的学生都应举手回答。第2页共12页中国。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比较一下中美对孩子学习上的一些要求,不难发现,美国的守则‘境界'的确低了些,但是他们说得实实在在,全是可以比照着见诸行动的细节,如果孩子照章行事,也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