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读后感第一篇:《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读后感《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读后感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动心”的艺术,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就应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家长我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并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所思所想,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辅导,因材施教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读完《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一书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原来自己的工作中一直忽略了这些效应,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应该借鉴书中的一些做法。下面就书中提到的几点对我影响较大的心理效应发表几点自己的感想: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每个学生都期待被老师表扬,赞许,也许有时一个眼神也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可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这个,每次都是等到学生犯了错误才去“灭火”,却错过了在他蠢蠢欲动时恰当的给予一个心理暗示,也许会避免很多麻烦。老师是学生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批评或忽视,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老师可以适时的积极的肯定,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鼓励他,表扬他,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学生就会信赖我。记得曾经有人问我,现在的学生都那么高,逆反心理也强,你能管得住吗。我笑笑:对待学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会跟老第1页共12页师逆着干的,就算他逆着你干,那就要把他理顺了,只要顺了一切都好了。我一直尽力的从这些学生身上找一些优点,不断放大这些优点,那样,他自然就不再好意思犯错误了。因为老师一直这么关心他,重视他。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学生犯错时,有时老师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还记得在我曾经班上的一名班长,开学没几天就把手机带到学校,晚上在宿舍时到很晚。这件事情被我无意中发现之后,我就偷偷处理了这件事情,一方面:不想影响他在班上的权威,另一反面:我也想给他一次机会。从那之后,他的表现好多了,对于他玩手机的事情再也没有提起。可见,老师对孩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这一心理规律在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学生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学生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老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学生渴望进步,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惰性,有时就连他们自己的也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还记得,有一名老师曾经让一名学习不好,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每天都要求在本子上记录下他今天的进步,从那之后,那名学生从来没有再犯一次错误。就这样,这名老师用他的聪明成功的挽救了一名孩子,对于这名学生来讲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是艺术家,学生是白纸,老师就是拿着画笔在纸上作画的人,不要小看自己第2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