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读后感(一)余庆小学四(5)班林玮凡这几天,我学了一首诗,名叫——题西林壁,它是苏轼写的诗这首诗是描述庐山的景色,描写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像山岭,从侧面看像山峰,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的景色各不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不知道庐山的真正样子,因为人们站在这座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明白了看一个东西或想一件事,一定要从各方面来看,不能只单纯的看一个方面,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题西林壁读后感(二)"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题西林壁》。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遮挡、受到限制,作者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不是庐山的全貌。视线所见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常这样。"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可以把事情看的全面,做得比较圆满。作者借助游览庐山的景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一种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题西林壁读后感(三)换个角度看人生第1页共3页文、书法/老哥前些天,几个朋友在一起聚会喝茶聊天,很自然的就把话题转到最近市机关干部任免上来。为此,大家有羡慕之、有叹息之。其中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坐在一旁心事重重、闷闷不乐,问之,才知其近来夫妻时常口角,为之苦恼不已。究其原因,原来是其夫妻双方的人生理念不同,尤其是妻子对其这次未被提拔心生不平,抱怨老公在官场没本事,该朋友也觉得自己仕途黯然,工作难平衡,关系难相处,家庭难和谐。其实,在我们看来,这位朋友工作出色,深得群众拥戴,孩子聪明可爱、健康活泼,老婆是一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收入也高,家里有房有车,经济无忧,夫妻各自的社会地位也不错。这样的一家,在大家的眼里,已是羡慕的对象,还有什么值得不高兴呢。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劝导之。人人都追求成功,但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仅限于职位上的成就,除了职位外,还有工作与事业、财富与自由、社交与人际关系、生活与休闲、健康与活力、家庭与婚姻、爱与关心等等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你其他方面不是很成功吗。虽说你还没有体会过做大官的辉煌和荣耀,可也没有为了当官而因投机钻营和欺上瞒下八方奉迎的担惊受怕、辛勤劳苦呀,更没有一旦不当官或是为当官而出"事"后的失落和懊恼呀;虽说你没有发大财,可你也没有为了赚钱而绞尽脑汁、钻山打洞的低三下四和良心上的寝食不安呀,更没有小人得志为富不仁的轻狂和成为被千夫所指的狼狈呀。不要再为这个问题想不开了,你应该换个角度看待人生,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朋友们的话说得很深刻、很有道理,不禁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来:"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东坡在这首诗中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从各个层面欣赏到风景是不一样的,但却一样美丽。这个世界并不缺少风景,缺少的永远是看风景的心情。心情好了,从哪个层面看都是美的风景;心情不好,哪个层面都无景可看。第2页共3页我想,我们无论是看待人、看待事、看待生活、还是看待社会,都应像苏东坡登山观景那样,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神奇效果,才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不然,我们是永远感受不到"美好"的境界的。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人生处世的一种艺术。因为换个角度,就会产生另一种看待问题的心态。生活在当今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是都希望万事顺达、衣食无忧,金钱一天比一天多,官位一天比一天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并非所有人的理想都能实现,人的知识、经历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