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年级组德育工作的几点考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众所周知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它为我校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能够说,德育的成与败,是教学成与败的主要要素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为难场面。对此,我们所能感遭到的是德育的缺位和失衡。在困惑与迷茫的同时,有许多咨询题值得我们去考虑。一、年级德育工作的反思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德育工作才能发觉咨询题的根源、找到处理咨询题的缺口,才能勇于面对德育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反思本年级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咨询题:反思一:指导思想上的偏向日常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现象的存在,主要缘故在于考试制度与评价侧重于学习成绩。面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压力,“只要学习成绩好,只要考上大学好,一好顶几好”的思想无形中占据着我们的头脑,指导着我们把“追求高分”看作本人的工作业绩,而把德育工作挤到了一边。以致于我们常常被动地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亡羊补牢”,尽管“未为迟”但是我们毕竟依然付出了“羊”的代价。同时,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的目的往往过于完满化,过于理想化,过于笼统,不细致没有阶段性。主要表现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教育工作缺乏耐心、决心和深化细致的客观分析。因而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简单、粗暴、急躁、凭经历、扣帽子等现象,由此就会产生不正确的观点和采取不恰当的方法,从而妨碍了教育的效果。反思二:德育工作上的应付心理正是由于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的错位,导致了我们对德育工作产生一种应付心理,使德育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状态。我们常常只是机械地参加活动,应付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即可。大家都明白,单纯的活动只是一种载体方式,活动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后或进展当中的道德诱导、启发和深化亲密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正是这种敷衍了事的心理,使得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只显现出活动本身主体,而无事前的道德引导和事后的教育深化工作,使得活动流于方式,空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照片存档而已。远未到达学校开展活动的预期教育目的和效果。我们的应付心理还表达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学校的日常量化考核检查主要是卫生、纪律与两操等,由于它们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是进展班级量化考核中的硬件。学校要每周公布考核结果,每月进展评比。因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出现以“抓卫生,抓纪律”为主要工作的片面的德育工作现象。抓好卫生与纪律,考核结果就好。考核结果好,就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搞得就好。而其它的教育工作就放下来了。反思三:考核与鼓舞机制的欠缺德育过程一直贯穿于对学生的治理、教育和学生主体开展等各个环节。我们如今施行的班级考核方案尽管兼顾以上各个方面,制定的比拟全面,但是,详细执行起来,卫生、纪律以外的考核工程,尽管有量化但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在实际考核中根本没有客观的表达出来。如针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和老师较难及时发觉。即便发觉,又存在难以统一衡量、考核等一些咨询题。如此一来,寄予着良好愿望的量化考核实际演化成了卫生、纪律等的量化考核。在执行对卫生、纪律的检查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咨询题,如:有时对检查中出现的咨询题不能及时反响,致使出现咨询题的班级不能较早查出缘故,进展整改;考核方面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响出班主任的教育、治理水平;考核结果与班级情况、班主任的工作实绩不能完全吻合等等。目前,我们的量化考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没能充分地调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少数班主任对量化考核产生了抵触情绪。二、年级德育工作的对策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以上咨询题,本年级作出以下对策:1、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我们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以正确的言论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以此塑造学生的美妙心灵。例如:围绕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内容,利用主题班会、班级黑板报或其他方式,结合班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