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课程。必修三旨在运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结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用地理的视角分析自然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本课立足于流域开发的成功典范—美国田纳西河开发,让学生掌握流域开发的过程。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学习重点并不是某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而是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应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2)田纳西河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利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经验,分析海南万泉河开发的对策。(3)加强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4)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活动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阐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树立科学发展观念。(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状况。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四、教学策略由于本课的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流域开发的一般方法,所以教学中以田纳西河开发治理的过程为例,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万泉河作为开发河流,让学生体会并学习流域开发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两者对比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介绍美国田纳西河开发前后的情况,引入本课的课题2、教学过程:(1)流域的自然背景调查A、流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和“万泉河流域位置图”,归纳田纳西河和万泉河的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B、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别从气候、地形、水系、资源四个方面总结田纳西河流域和万泉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全班学生共分成四组,每组完成一个自然背景的讨论,并派出学生代表总结相关知识点,最后完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调查表。田纳西河流域万泉河流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全年温暖湿润,冬春(季节)降水多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夏秋(季节)降水多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上游为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平原,地形,起伏较小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大,但水量不稳定水系支流多,水量大,水量不稳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生物铜、锌、磷、云母资源等C、流域开发方式合作探究:田纳西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有影响吗?怎样调节水量,以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答:田纳西河水量不稳定,径流量小的季节会影响航运。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和船闸等,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改善航运条件。合作探究:万泉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有影响吗?在开发万泉河的航运价值时,在哪个河段开发比较好?答:万泉河水量不稳定,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和船闸等,改善航运条件。河流中下游河段地势起伏小,适合作为通航河段。合作探究:万泉河流域除了发展航运,还可以如何开发这条河流?答: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河流上游地形起伏大,可发展漂流旅游项目D、课堂小结:总结流域开发的一般方法:调查—分析—确定方案结合万泉河流域气候、地形、资源情况,总结万泉河流域开发的方式。综合开发与治理措施理由及相关建议航运理由:水量大、航运需求量大、中下游地势起伏小,但水量不稳定建议:修建水库、大坝等调节河流的径流量;选择中下游作为通航河段旅游业理由:流域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E、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