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形成①标志不同: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2)隔离与物种形成②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②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③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3.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①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②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3)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①理想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种群足够大、自由(或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基因频率不变。②计算公式:(p+q)2=p2+2pq+q2=1,其中p代表A的频率,q代表a的频率,p2代表AA的频率,2pq代表Aa的频率,q2代表aa的频率。1.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上生活着13种形态各异的地雀,这些地雀来自共同的祖先——南美大陆地雀。一种地雀如何形成了13种形态各异的地雀?提示:南美大陆地雀飞到了各个岛屿上,各个岛屿的种群可能产生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各个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由于地理隔离各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久而久之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出现了生殖隔离,原来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形成了不同的物种。2.捕食是常见的生物现象,捕食者的存在能够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请你说明原因。提示:群落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使它们的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捕食者的存在能够增加群落的稳定性。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避免出现一种和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生物的生存腾出了空间。3.“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对人类利用资源有什么的启示?提示:“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这一策略对人类利用资源的启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应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应合理有度地利用生物资源。1.(2016·全国卷Ⅰ)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联系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A项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B项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C项错误;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便患病,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故D项正确。]2.(2018·全国卷Ⅰ节选)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