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承接前面《人体的血液循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为下节《人体能量的供给》奠定基础。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本节课中,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是: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知道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并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了呼吸运动的相关知识“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抽象,教材先采用概念获得的模式,通过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引导学生探究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得出相关结论。简单描述二氧化碳气体及氧气以扩散形式交换,以课文描述并辅以示意图的方式说明气体交换的全过程,侧重于肺泡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生物学知识,在学习生物学上已有一定的方法,已具备了人体内血液循环和物质运输及呼吸系统组成的知识。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其已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科学探究,初步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3、描述呼吸的全过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变化。(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2、深化生物体是有机统一整体的认识。五、教学重点:1、概述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3、描述呼吸的全过程;六、教学难点:1、说明气体扩散的原理2、概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深化生物体是有机统一整体的认识。七、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3、上课PPT课件及探究实验器具、化学药品。八、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达成学习目标。九、课时:1课时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播放视频,思考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什么情况死亡??观看思考:平板出示投票活动。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引出课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题。(二)实验探究实验方法:在甲、乙两个试管里量取等量的澄清石灰水;1、通过液面上导管对试管内吸气,观察澄清石灰水变化2、通过液面下导管对试管内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变结论延伸,分析表格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方案,提出改进意见。请2位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为同学们展示探究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得出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教师为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提出问题:为什么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这样的变化?关注教材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反应,了解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使学生对气体变化有更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三)自主学习在已激起学生按气体体积百分比计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教师利用ppt展示问题及任务:1、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2、这两个过程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学生自主学习书本64页最后一段至65页,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问。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开展讨论与交流。教师给出问题及任务,引导学生自学习及交流。求知欲,是最佳的学习时段,教师展示问题由浅入深,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出方向。(四)气体扩散原理1、喷洒香水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遵循着气体扩散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