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预防传染病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本节采用《选编》中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五、教学教程(导入)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得过流行性感冒,那么当我们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生:难受.师:如果动物得传染病,它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看看动物得了流行性感冒会怎么样?(播放《我不想说我是鸡》的视频)生:(开怀大笑).恐惧、怕、无奈……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生:因为它会传染.师:会传染的病,我们称它为传染病.它为什么会传染?生:有病原体.(新授)一、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板书)师: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病原体在电镜下的样子。(多媒体展示细菌、HIV病毒、香港脚真菌、蛔虫卵)这些小小的肉眼难以辩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就是让我们害怕的原因。师:这些传染病有什么特点?生:传染性和流行性二、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师:最近我们班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危机四伏,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我们的小品《病毒来了》.有请我们的演员上台表演.生:(鼓掌)师:看完这个小品,你知道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样从一个人身上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去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生: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师:什么是传染源?常见的传染源有哪些?生: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常见的传染源有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师:很好.要注意传染源是人或动物,而蛔虫是不是传染源呢?生:不是.师:非常好.蛔虫的受精卵是病原体,而蛔虫病的传染源是粪便内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常见的传染源除了传染病病人,还有病原体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携带者说的是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是该携带者并没表现出相应的患病症状.而一般情况下动物是不会传染疾病给我们的,但是有些特别厉害的病原体会从动物身上传到人类身上,如甲型H5N1流感病毒.刚才哪个小品表演谁是传染源?生:刚开始就感冒咳嗽的同学是传染源.师:很好.那么什么叫传播途径呢?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生: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师:刚才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哪个?生:空气传播.师:非常好.那么什么是易感人群?哪类人最易成为易感人群?生: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老人和小孩最易成为易感人群.师:十分好.小品里谁是易感人群?生:后来患咳嗽的同学是易感人群.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流行性感冒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示意图.想想这三个基本环节是不是缺一不可.生:是.师:很好.假如我们把患病的同学隔离起来,没有了传染源,那么就不会使易感人群患上疾病了;又假如我们把易感人群留在家里,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那么易感人群也不会患传染病了;又假如我们在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起一堵密不透风的玻璃墙,那么传染源也不能把病原体传给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也不会患病.所以说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的.二、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引导学生阅读书本110-112页的内容认识几种传染病,分组讨论几个问题:蛔虫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第一组的同学请讨论蛔虫病的三个基本环节,第二组同学讨论流行性感冒,第三组同学讨论肺结核,第四组同学讨论病毒性肝炎。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师:好,现在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代表发言.生:蛔虫病传染源是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传播途径是食物传播,易感人群是卫生条件较差的人.师:好,请其他组的同学代表发言,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生:完全同意.师:好.现在让我们看第二组同学的成果,请学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