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9.2菱形(一)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须完善时间分管领导课时1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2、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美观、价值观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难点:形成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菱形图片,实物等。2.分四人小组先在组内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菱形的图片,实物等.然后进行全班性交流.引入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二、自主学习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可以得到一个菱形,说明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因此,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内容。三、探究新知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动手操作后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它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从中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和:菱形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尝试应用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课堂练习,然后上台演示自己的练习,同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一题多证.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五、巩固提高1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作EF∥BC,交AC于点F,如果EF=4,那么CD的长为().A.2B.4C.6D.82.近几年,城市里流行一种新式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如图),每一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连在轴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你能根据形状,说出它的好处和固定方法吗?各小组内共同来完成,并针对题目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试着写出解题过程来。老师适当给予补充完善题目的角题过程。找部分同学到黑板去板演,展示解题的过程。六、体验收获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菱形性质:(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2)角的性质:对角相等.(3)对角线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板书设计:19.2菱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