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事件感想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伤人事件一发生,即刻轰动了校内外。毕竟发生在校园内的死亡事件确实是很罕见的,而我们立刻能够联想到的其他校园杀人事件包括马加爵杀人事件以及复旦投毒案,此外还有20XX年在海事大学发生的杨元元自杀事件。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存在的隐患。其实海事大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并非完全为零。在学生服务中心四楼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两名值班老师在那里接受学生的相关心理咨询问题,同时咨询室内还有各种器械帮助学生发泄心理压抑,如各种盘子可以随意摔等等。另外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有专门的老师为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心理委员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这一切似乎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上看起来已经很充分了,但实际上这些制度的实际效果却甚微。例如学生服务中心四楼的心理咨询室大部分同学直至毕业也未曾去过,而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听说这门课程容易通过才选择去选修的,至于课程的内容大多涉及抽象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就是花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而已。班级的心理委员也只是一个虚位,心理委员本身就没有什么心理方面的知识,甚至不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在教育制度,包括心理老师的联系方式等。而学校举行的心理讲座每学期基本上仅有一两次,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较小,大部分学生也是为了点名而被迫去听这样的讲座,实质上接收的内容较少。由此可以发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面对几万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偌大的学校却只有几名心理健康老师,目前我国高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师生比为1:5600~1:9250,这个数字较欧美以及邻国日本而言都过低;其次在管理方面,缺乏对高校专职咨询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监督管理。此外,全国的大环境也是高校专职咨第1页共3页询教师的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仅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条例》对从事心理治疗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资质做了规定,但在现实中高校心理咨询与教育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我国对此并没有出台明确规定。同时在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招聘方面,全国范围内也没有达成明确的规范,各个高校都按各自的准则进行招聘,很多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许多都是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有些是有多余闲暇的教师填补空缺,教师质量得不到保障,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本科生进入高校是首次远离家人独自开始生活的开端,必然会遇到很多之前没有遇到的问题,在心理上也会出现包括对家人的思念、与室友同学关系的处理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予以帮助。但这次海事大学出现的问题是发生在研究生身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另一层深思。在之前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海事大学对于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海事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的,各方面的措施虽然不能说是完善的但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是处于中上水平的。但在研究生方面,这样的措施可以说几乎为零。除了本校直升或者考试入学的研究生外,其他学校考试入学或者免试进入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可以说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几乎为零,因为学校从未对研究生进行过这方面的宣传。此外,由于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学校便削弱了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辅导员只不过是通知学生办理行政手续方面的事情罢了,一学年仅在开学时刻与学生开会见面而已。这样的情况存在弊病就是,研究生导师往往都是在这一领域内非常专业研究成果很突出的老师,但并非专业的心里健康教育者或者咨询者,他们往往除了教学科研在学校之外还有别的身份地位,与学生能够相处的时间较少不说,由于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非专业性,能够发现学生出现心里问题的敏感度较低,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出现了心里问题首先选择的倾诉对象往往也不是自己的导师。由于海事大学的硕士学位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