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一、书籍简介《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小说通过涓生、子君始以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的描写,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小说语言优美凝炼,富有诗的情韵;开头结尾部分有些语句的故意重复,不仅在结构上起着贯通前后的作用,而且有物是人非之感,加强了抒情气氛,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有些句子写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深化了主题。-------------------------------------------------------------------------------------------------二、内容简介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受其影响,并与之相恋。之后,子君又坚决地对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接着,与涓生一起寻住所、筹款子,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建立小家庭。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不久,涓生为当局所辞,他们便生活无着,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迫于生计,子君宰吃了所饲养的油鸡,放掉了所喂养的狗。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她便被其父亲领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于是,长歌当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送葬。-------------------------------------------------------------------------------------------------三、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第1页共40页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四、《伤逝》读后感30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伤逝》300字到1500字的读后感30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第1篇。《伤逝》读后感300字昨晚读了鲁迅的《伤逝》,描写的是一个娴静,纤弱的子君姑娘,爱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后,又在涓生的启发下,不顾家庭反对,勇敢冲破封建,礼教,自由恋爱,与涓生结合在一起。有了安宁而幸福的小家后,子君的理想也就完成了,再没有追求,一下子变成了没有理想抱负的家庭主妇,然而涓生面对社会环境,生活压力,片面认为子君是他的累赘,以为摆脱她,可以活的更好,便抛弃了自己的妻子。而子君不得不随父回家,当涓生意识到把妻子推向绝境时,为时已晚,子君回到了封建条规的家庭后,含恨去世。看了真让人伤感,曾经勇敢相爱过,变成了这样的结果,是涓生的怯弱,自私。还是子君不应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全部呢。现代社会浪漫的爱情同样需要物质做基石,倘若,他们能拥有恋爱时的勇气共同奋斗,那么结局会不同吧。《伤逝》作为鲁迅的唯一爱情小说,却以涓生和子君他们爱情的破裂为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第2篇。《伤逝》读后感600字黯淡的房屋里,再没有了她的身影。她躲起来了吗。几间破旧的家具背后毫无藏匿一人的能力。涓生站在屋里,寻着子君可能留下的字条,但没有,只有盐、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和几枚铜元,这是他与子君第2页共40页两人生活的全副。鲁迅用他那极平静的笔调绘出了这灰色的画面,却使我的思绪久久无法平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