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营养成分课型:新授课(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2、列表比较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缺乏症及功能。(重点、难点)(二)能力目标:通过通过探究活动实施,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探究能力。(难点)(三)情感目标:1、建立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观点。课前准备:1、材料用具: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量筒、试管、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制作精美课件2、学生搜集关于维生素缺乏症状的有关资料;搜集无机盐缺乏症状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很难想象食物可以治病吧。课件展示: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经过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中,同船的140名水手中有一半人被坏血病夺去生命。但后来船员们知道可以用一些食物来治疗这种疾病。学生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从食物治疗疾病入手导入,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提出问题导入新课2分钟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水手为什么会患病,什么食物可以预防或治疗这种病吗?本节课将向同学们释疑解惑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导入:3.1.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并板书本节课题读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的有效程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8分钟精讲点拨5分钟【过渡语】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类有机物,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知识点一:维生素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6页的“探究活动”结合图3.1-2,认真分析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通过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尝试解决:助学第4页合作探究提出自学要求:①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②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助学上③在课本上标注知识点对自学效果的检查:5分钟后找同学课件展示:⑴知识背景:新鲜的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它能够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根据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所需要果蔬提取液的多少,就可以粗略估计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⑵提出问题:哪些蔬菜或水果中含有较多食物维生素C?⑶作出假设:新鲜的辣椒(或其他任意一种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⑷制定计划:①材料用具: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量筒、试管、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新鲜的蔬菜或水果。②操作方法:a研磨:将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分别放入研钵中的研磨,挤压出其中的汁液。b过滤:在漏斗中垫上滤纸,将果蔬分别过滤到不同的烧杯中。c滴定:向洁净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滴管吸取一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记录所有提取液的滴数。d记录:列表记录并比较所用的滴数,可参考下表。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自学教材不懂的或看不明白的在课本上画出来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讨论。看课件了解维生素C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褪色的知识背景展示自学成果小组讨论后作出假设熟悉操作要领及操作过程使学生感受维生素的神奇。引导学生形成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让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实验后及时总结问题的答案,采用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中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果蔬提取液黄瓜柑橘西红柿苹果辣椒芹菜滴数14滴10滴12滴16滴8滴15滴⑸实施计划:各小组根据所作的假设,对各种果蔬的提取液分别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测试并把结果记录在上表中。为提高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应使用同一只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⑹得出结论: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知识拓展: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实验的第一要素。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