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种群和群落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2.标志重捕法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5.环境容纳量a6.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7.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8.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3.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4.顶极群落的概念a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含义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并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比率如发生较大变化,则会降低出生率进而使种群密度降低。3.种群密度的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4.种群的分布型(1)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2)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5.种群的存活曲线(1)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4)类型类型曲线形状特点举例类型Ⅰ凸形在接近平均生理年龄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很多高等动物等类型Ⅱ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相等如水螅、一些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类型Ⅲ凹形幼年期死亡率很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牡蛎、树蛙(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解析]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故B错误;自然增长率小于1大于0时,种群的数量不会减少,故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故D正确。[答案]D有关“种群”的两个易误点(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误认为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比率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题组突破]考向一种群的特征1.(2018·浙江6月学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死亡率很高的种群为衰退型B.出生率决定了种群的自然增长率C.理想环境中,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D.自然状况下,种群数量不会超过环境容纳量答案:C2.(2019·十校联盟10月)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死亡率高的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弱B.若使某种群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出生率将下降C.性比率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数量特征D.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就会保持零增长解析:选B。具有高死亡率、短寿命和强生殖力的种群往往比一个低死亡率、长寿命和低生殖力的种群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若使某种群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量将减少,出生率下降;种群的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雌雄同株的植物和雌雄同体的动物没有性比率;在理想状态下,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就会保持零增长,但在自然条件下,种群中个体意外死亡等会使保持替补出生率的种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故B正确。3.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