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10.2直方图(新授课)【理论支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即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取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可把实际数学问题中的数据绘制成图,使数学问题变得直观而简明.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直方图”注意与条形图的关系。新课标对本学段要求: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提高合理思维、推理能力;通过比较、概括,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从直方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能正确地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情感态度培养接触社会环境中数的信息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直方图的特点,学会从直方图中获取信息。2.难点: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预习思考】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分析: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最大值是,它们的差是。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若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将数据分成组:149≤x<,,…,.注:等距分组时要注意组距的一致性和各组间的连续性。3.列频数、频率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频数、频率分布表身高分组划记频数频率(保留3位小数)149≤x<152152≤x<155155≤x<158158≤x<161161≤x<164164≤x<167167≤x<170170≤x<173合计可以看出,身高在,,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不含㎝)的学生中选队员。【答案】1.149;172;23;23cm2.8;149≤x<152,152≤x<155,…,170≤x<173.3.划记略,频数依次是2,6,12,19,10,8,4,2,63;频率依次是0.032,0.095,0.190,0.302,0.159,0.127,0.063,0.032,1;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