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李君首师大大兴附中13720201960实施者李君首师大大兴附中13720201960指导者闫景娟教师进修学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高中生物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也是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人类遗传病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标》要求为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同时还有两上活动建议即“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建议、搜集人类基因组或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交流”。在即将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讨论稿中,对本部分内容要求是“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监测和预防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这部分内容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做了教学尝试。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以遗传病的病理、类型、监测和预防为线索,讲述人类遗传病的一些知识,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变异等相关知识联系密切。虽然课程标准中对于人类遗传病的要求只是了解水平,但是本节课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遗传病可以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目前很多遗传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近期结婚,让学生意识到在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妊娠后的定期产前诊断至关重要。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和相关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认识遗传病,提高生活质量和素质。教学基本信息课名人类遗传病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生物学段年级高二授课日期2019年3月28日星期二教材书名:《遗传与进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月第2页学情分析:听课学生为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高二的学生,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不强,学习习惯差强人意,特别是对于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较其他知识掌握的得更为薄弱,但是他们未来都将为人父母,都有可能直接面对遗传病的问题,因此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幻灯片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知识目标1.列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概述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措施。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课后能进行常见人类遗传病的调查2.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案例分析,了解基因诊断在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科学发展、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真实的故事、案例、产检报告单等的分析,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3.认同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知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以及承担减少遗传病发病率的社会责任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和组织人类常见遗传病的调查。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价量规姓名班级课题时间年月日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为四个参考等级:A=10分;B=8分;C=6分;D=4分所得分数分值:100分自我评价(60分)1、认真听讲、兴趣浓厚。2、学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有质疑精神。3、主动参与活动和讨论。4、能用准确的语言分析案例,并解决问题。第3页5、巩固练习完成顺利,正确率高。小组评价(20分)6、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做出贡献。7、能较好的进行交流,实现经验和资源的共享。8、积极发言,能够运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阐述观点。9、学习效果良好,能灵活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评价(20分)10、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任务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