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5.1.2垂线(1)(新授课)【理论支持】匈牙利裔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被誉为“隐性知识”之父。他认为,隐性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部分。根据这种知识分类观,经合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科学技术与产业展望》中把知识型经济中重要的知识分成4类:①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②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即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③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即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④知道是谁的的知识(Know-who),即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①②类知识是归类的、明确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读书、听讲和查看数据库而获得,③④类知识是沉默的、缄默的或默会的隐性知识,主要靠实践获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就像一座冰山的两个部分,前者浮出海面,后者在下面托起整个冰山。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借助隐性知识的力量,人类所有的显性知识才得以发生和发展,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根基。“垂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垂线的概念、画法和性质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蕴含着“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垂线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性质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小学就有了对垂线的认识,但七年级学生归纳的能力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节课利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例的展示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中蕴含的垂线特征,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教学重难点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数学思考经历观察、分析、概括、论述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垂线的性质,能解决相关的垂线问题,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说理.情感态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垂线,理解垂线的性质.2.难点:用垂线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及垂线的画法.【课时安排】垂线共两课时,本课时为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能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线段垂直B.一条直线可以有无数条垂线C.过射线的端点与该射线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D.过直线外一点并过直线上一点可画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垂直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叫垂足;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④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⑤过一点不可能向一条射线或线段所在的直线作垂线;⑥若⊥,则是的垂线,不是垂线.A.2个B.3个C.4个D.5个3.过一条线段外一点,画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A.这条线段上B.这条线段的端点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D.以上都有可能4.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此时,∠A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为射线,若∠1=35°,∠2=55°,则OE与AB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第4题第5题〖参考答案〗1.D2.B3.D4.垂直AB⊥CDBODBOCAOC5.垂直〖设计说明〗心理学认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知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让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