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一定兴趣,慢慢出现辩证逻辑思维,思维活跃,受定势思维束缚小,由机械记忆逐渐变为以理解记忆为主,另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推理其原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思路)本节内容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来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难点是怎么使学生理解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及对河谷地貌影响,在此我首先用大家熟悉的十元钱的图案让学生猜这是哪里?来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的模拟试验,接着让他们自己亲自通过分组做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讲出实验过程中河流地貌产生怎样的变化并推测其原因,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充分体现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另外河谷的演变过程是河流侵蚀地貌的重点。在讲解时,我利用了电脑制作河谷形成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发育过程。用心爱心专心[教学目标]本节共2课时,而这篇教案所写的是实现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2、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己分组做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讲出实验过程中河流地貌产生怎样的变化并推测其原因。2、探究的活动,理解河谷和沟谷的演变关系等。3、利用案例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即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是河流侵蚀地貌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及对河谷地貌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的工具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用心爱心专心[引入新课]第1课时(出示图片10元钱图案图片)(师问)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10元钱,它的图案有一面是画山水的,哪位同学能说出这是在哪里呢?知道的话老师就把这10元钱奖励给你(吸引学生注意力)(生答)三峡中瞿塘峡的夔门(师问)有哪位同学能知道这么壮丽的地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答)河流的侵蚀作用(师问)是侵蚀作用中的哪一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出示标题)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出示峡谷图)一、河流侵蚀地貌请大家翻开书本P82,看书82,第一、二段(师讲述)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哪两种?(侵蚀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刚才我们的三峡景观图就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师讲述)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形成,这个比较难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演示实验,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老师所做的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的模拟实验。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用心爱心专心学生开始分组做实验。(师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你看到了河谷地貌产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个人观察、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实验成果)。老师对每一小组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表现得出的结论及推理做出评价。(本次实验小组评比共设4颗星,老师布置的实验工具有带的加1颗星,在实验过程中每个组员都在认真参与做实验的小组加1颗星,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能讲清楚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的加1颗星,对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推理准确的加1颗星。)(师再次播放媒体实验边看边总结)通过观察我们看到了当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延长,推测它是受到流水的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接着看到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推测它是受到流水的侧蚀作用。(承转)好,我们通过刚才实验来了解一下,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