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互动与展示引导: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他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学习难点自主学习探究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目标:1.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他情节内容;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3.分析、概括林冲形象,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导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哇。”尽显水浒英雄本色,但其中一位却是该出手时不出手,拿起拳头又放下。他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直到那个风雪之夜,那少年时起就对长风而舞的红缨,才得以渴饮仇人血,多少年来胸中隐忍的英雄之气,终于在翻飞的火焰和葫芦中的烈酒熔铸而成。今天,我们就在昨天阅读和梳理的基础上去了解林冲、品味林冲、解读林冲。1.在精读的基础上,学习跳读,删选所需信息。2.在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形象描写的文字下,琢磨人物的性格特征。3.在小组合作的帮助下,练习概括的能力。自学与诊断1.请学生复述情节,注意要复述得生动。(略)2.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d)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加点词都是宋元时期的口语,辨析词义时要结合语境去理解。a项中的“生事”不作“惹事”讲,应当理解为“设计制造事端”或“找麻烦”;b项中曲“下饭”在句子中作“菜肴”讲,而“就着菜把饭吃下”是今天的意思;c项中的“讲了礼”应该理解为“互相致礼”。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是d项。精讲与点拨明确:开端——“因恶了高太尉”,自认是“罪囚”。发展——“那泼贱贼……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后来他又去……“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低谷——让林冲接管草料场,“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到了草料场,“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途径山神庙,还祈求“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高潮和结局——“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概括: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曲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11.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请学生找出各个部分有代表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互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寻找、勾画、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在讨论中相互补充。2.谁能用比较简练的句子,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明确: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奋起反抗,逼上梁山。检测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达标检测题检测与纠错阅读下面选段,回答文后1—4题。(武松打虎一段)1.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找出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2.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3.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