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理性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科学探究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社会责任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基本技能·问题化]1.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激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⑪神经递质⑫淋巴因子⑬受体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填图中字母及其名称)(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1.熟记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正确区分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3.明辨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对点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2)与血浆和淋巴相比,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特别是Na+和Cl-,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4)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2.(2018·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维生素、尿素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解析:选C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2018·武汉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解析:选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部,不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典型图示]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问题设计]1.图1中A、B、C为细胞或结构,a、b、c、d为液体。(1)B、C分别为什么结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连着静脉;毛细淋巴管只有一端是开放的,起始端是盲端。(2)a、b、c、d分别为什么液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2.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体液的哪一部分?判断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