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第3周星期五共2课时第1节2008年3月7日课题: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4、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解决方法:讲述、分析判断、举例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2、城市形态的类型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4、功能区比较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用心爱心专心【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讲述:上一章,我们学习并了解了《人口的变化》明确了人口和人口变化的问题。提出问题:人口在地表空间的集聚形式是什么?聚落有哪两类主要形式?人类在聚落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多年生产生活之后人类最重要的反思是什么?人类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明确: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新课教学】点题: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城市!观察书P18及图2.1:“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合作讨论问题:什么是城市的形态?城市的形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制约城市形态的条件主要是什么?描述福州城市外部形态的特征,分析其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列表比较总结。【板书】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所占据的一定空间和城市所形成的外部轮廓形状2、城市形态的类型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提出问题】不同地表上的城市其形态不同,使什么原因影响气城市形态的形成?【教师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形因素和其影响的河流和交通线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形成!用心爱心专心学生学、思过程设计回忆上一章的内容紧跟老师思路:形成与强化:人文地理的学习思路翻开课本18页,准备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出问题:不同地表上的城市其形态不同,使什么原因影响气城市形态的形成?【新课教学】阅读P18-19面,思考:1、按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分为哪些类型?2、什么是集聚效应?【板书】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只是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所占的比例较低而已。【新课教学】主要功能区比较【作业设计】P21“活动”强调“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方法。课时计划第4周星期一共2课时第2节2008年3月10日课题: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型:新课【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那用心爱心专心阅读图2.2,思考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中国心人哪种功能为主,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大家想一下,我们连江县城这三大功能区是怎么分布的呢?福州又是怎么分布这些功能区呢?【小结】有的城市商业区集中在城市中心,有的却比较分散;有的工业区离市中心较近,有的却较远;住宅区有的紧靠工业区,有的却远离工业区。【新课教学】一、城市地域结构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若时间允许,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模式形成形状示意图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