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特点,并用数学模型表示科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社会责任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②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④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比较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曲线模型——营养关系图举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3.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模型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温度动物分层: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寄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寄主长期共存。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病毒均营寄生生活。3.“三看法”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与判断(1)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2016·海南卷,24D)()(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4B)()(3)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2015·海南卷,22C)()(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3·全国卷Ⅱ,31(4)]()提示(1)×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3)√(4)√2.深挖教材(1)(人教版必修3P7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何不同?生态系统水平上呢?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集中在群落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等)、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种群水平上研究集中在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等)、种群的数量动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等。生态系统水平上注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研究。(2)(人教版必修3P72“资料分析”)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后者由于繁殖能力较强而在二者的竞争中获胜。以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为载体,考查分析判断能力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解析两个对资源利用方式完全相同的种群生长在一个稳定的、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二者相互争夺氧气、营养物质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答案B2.(2019·辽宁沈阳联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中不同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食物链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解析“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