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材分析19世纪70—90年代,世界正经历一场以“电”的发现和利用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它的兴起不仅给资本主义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而且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广泛的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学生分析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理念: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原因与资本主义市场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辩证地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代价。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PPT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采用学生分组教学的方式下,用PPT的方式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课堂的活动安排,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2、使用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制作思维导图、录制课前学习视频等。3、在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列表,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展示图片: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思考并回答问题,情感共鸣音频、视频讲授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影响、评价三个模块展开讲述,进行重难点点拨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后,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课件所出示问题文字史料、图片资料PPT探究探究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思考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案题目;针对不会的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探究案建构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自主建构思维导图、概念图复习对教材进行总结回顾教材内容PPT训练精选试题限时完成反馈练习课件习题评价教师引导、点评小组讨论成员互评评价标准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一堂课的设计构思,从导学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主题鲜明、前后连贯、过渡衔接自然,因此,大的主题框架要突出,细节方面也尤其要注意,细节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整堂课。围绕着主题整合教材,补充材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选择有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