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斗争的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广大人民自发组织两大类。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并鼓励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专题二的第一课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我们主要讲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半封的国家。事实上,从1842年到1901年,中国跟英国签订了72条不平等条约,跟俄国签订了59条不平等条约,跟法国签订了41条,跟日本签订了26条,跟德国签订了24条,就是跟一些实力根本就不如清朝的国家,比如说,非洲的刚果、美洲的秘鲁,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面临着如此的危机,必然引起中国军民的抵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斗争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是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第二是政府官兵的英勇抵抗。提问: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有哪些事迹?政府官兵的英勇抵抗有哪些事迹?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政府官兵的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一.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一)三元里抗英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打,到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多。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随后,又派兵进攻广东。广州城附近的一些据点,被英军攻下。5月份,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这就引发了清朝百姓的反抗。来三元里抢掠的只有10个英军,也就是一小队人马。其中,数名英军被当地人打死。数名英军逃离现场。由于害怕英军报复。随后呢,三元里附近103乡的人民共同商议对策,以一小部分乡民去引诱英军。英军,就被带到了三元里的牛栏岗,其实已经进入了埋伏圈。当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英军的枪炮都被雨水给淋透了,那就用不了了。牛栏岗2万多乡民趁着这个时候,正好击杀英军。英军增援的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得英军。三元里抗英的意义: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地抵抗外国侵略的大规模斗争。中国近代史从什么时候开始?1840年。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刚刚开始,中国人民就有了自发的斗争。这大规模呢?因为当时三元里抗英的清朝百姓达到了2万人之多,所以说是大规模。(二)反割台斗争提问:在哪个条约中,台湾被列强割占?回答:《马关条约》教师:《马关条约》将台湾出卖给了日本,这也是反割台斗争掀起的原因。⑴原因: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当时,台湾的巡抚是唐景崧,《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就接到北京政府的电报。这电报里是这样说的:“百姓愿内渡者,听。”台湾岛上的清朝百姓,要是想回大陆的,准许他们回来。“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这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要是,你老呆在岛上,不想来大陆,那么,以后,清政府就1当你是日本人了,不再是清朝的老百姓了。说这话,就等于说,清政府把台湾卖了,撒手不管了。那台湾人民就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其中有两支主要的力量:邱逢甲、徐骧的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黑旗军,是一支地方武装,以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黑旗军也参加了。它本来是在中国大陆地区活动的。甲午战争中,黑旗军奉清政府命令重新编组,仍由刘永福率领,进驻台湾岛。日军攻打台湾的时候,黑旗军也是抵抗的一支主力。反割台斗争打了5个月,最后还是失败。⑵失败原因:敌我力量悬殊,缺乏清政府的支持。(三)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掀起的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