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②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③阐明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是有限的。(重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②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②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学法指导:游戏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①助学卡、彩色粉笔。②准备PPT课件和“播报雾霾”“微山湖红河湿地的风光”等视频资料、《在自然状态下,小鱼和大鱼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的动画。2、学生准备①收集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②卡纸贴、胶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1、列举常见的生态系统。2、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复习、交流有关“生态系统类型”的知识。学生互相评价或补充。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热点分析】请大家看一个实例:播放央视《东方时空》播报雾霾的视频。雾霾天席卷全国,八亿人受影响,1月30日全国灰霾面积达到143万平方公里。请大家简要说说雾霾形成的原因。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影响到了周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怎样应对这些“影响”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观看视频,并谈谈雾霾的成因。(工业粉尘、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明确本节课的目标通过社会热点的分析,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提高课堂效率。引导探究释疑解惑12分钟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视频展示:微山湖红河湿地的风光如果我们把湿地生态系统理想地假设成只有水草、小鱼、大鱼三种生物,请大家尝试写出此食物链。请大家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请大家交流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学生观看视频,感叹大自然的美。尝试写出此食物链。利用学生熟悉的微山湖红河湿地,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助学卡(附在最后)【游戏体验】1、游戏规则:在助学卡一个区域,摆放三层卡纸贴,上层摆20张卡纸贴表示水草,中层放15张卡纸贴表示小鱼,下层放10张卡纸贴表示大鱼,先假设水草由于某水污染原因数量减少,拿掉5张,请同学们通过减少和增加对应图案的办法来模拟其它生物的变化情况。水草小鱼大鱼【合作探究】2、通过活动体验,请同学们尝试着用坐标、曲线表示水草、小鱼和大鱼之间的关系。(友情提示:在数量上水草、小鱼和大鱼有什么差异,在坐标图上的位置怎么分布?在已知草的数量曲线后,你怎么确定小鱼和大鱼的数量曲线?可以分段考虑草数量的减少是因为什么?数量的增加又是因为什么?小鱼的数量跟大鱼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实物投影各小组的曲线图明确游戏规则,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助学卡上的表格。学生根据提示讨论,并在事先准备好的助学卡上画图。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友情提示”部分提醒学生从“能量流动的特点”的角度考虑三种生物数量的多少。画出湿地系统中水草、小鱼、大鱼水草小鱼大鱼【层层推进】(2)教师点拨:演示《在自然状态下,小鱼和大鱼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的动画。(实线表示小鱼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大鱼的数量变化)同时出示讨论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层点拨:①自然状态下,小鱼和大鱼的数量变化有什么规律吗?②生态系统为什么能自己维持稳定和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能力?)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交流、展示小组派代表交流,并能说出画图的理由。各组讨论交流思考后,发表意见。(1、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和评价。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要分解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