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及内容元素周期表(2)第教时(累计第教时)授课时间年月日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课后小结教学过程:IAoHIIAIIIAIVAVAVIAVIIAHeLiBeBCNOFNeNaMgIIIBIVBVBVIBVIIBIBIIBAlSiPSClArKCaFeBrRbICs镧AtFr锕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表现在: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②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弱;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用心爱心专心Ⅷ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族金属性逐渐增强周期二、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___.原子半径逐渐___,失电子能力逐渐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因此金属性逐渐___,非金属性逐渐___。如第三周期中,Na、Mg、Al的___性逐渐___;Si、P、S、Cl的___性逐渐___。表现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酸性逐渐;元素与氢化合的能力逐渐,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核电荷数依次___,电子层数依次___,原子半径逐渐___,失电子能力逐渐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因此金属性逐渐___,非金属性逐渐___。如第IA族的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___性逐渐___,第ⅦA的卤素,从上到下,___性逐渐___。表现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碱性逐渐;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3)有关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问题:①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__跟___之间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面是___元素,右面是___元素。②各区域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特点:周期表的左下方是___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是___性最强的元素,最右一个纵行是___元素。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___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___性。如铝既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H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234567BAlSiGeAsSbTePoAt判断:①H2SO4和H3AsO4的酸性②HCl和H2Se的稳定性③Ca(OH)2和Al(OH)3的碱性思考:元素周期表中除汞(Hg)外,所有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偏旁部首共有三类,请指出是哪三类,各有何示意?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价∣=8例1、A和B是同周期相邻的元素,和C是同主族相邻元素,已知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3,则A可能为()用心爱心专心A、SB、OC、SiD、C解析:此题通常的解法是分析讨论。按照题意可能的组合有下列四种:按A+B+C的顺序分别讨论;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有:①(x+1)+x+(x+8)=33x=26/3不合理②x+(x+1)+(x+8)=33x=8合理。A为氧。③(x-8)+x+(x+1)=33x=40/3不合理④x+(x-1)+(x-8)=33x=14合理。A为硅。则求得答案为B、C。另,此题可用平均值法。同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差为8、18或32,周期中核电荷数相差18的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为31,而本题核电荷数之和为33,故核电荷数相差只能为8。故“中心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83≈8,或33+83=14,即氧元素或硅元素。(注意:用此法得出的结果须复查)答案:BC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数,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B、非金属性:X>Y>ZC、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3、X、Y、Z、W四种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且原子序数X<Y<Z<W.已知:X原子和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和与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半径为自然界中原子半径最小的;W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和为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电子层数的3倍.推断四种元素符号,分别为:X,Y,Z,W.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