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教案从容说课《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知识与技能1、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2、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2、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3、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教学重点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2、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反弹琵琶的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有记者问曹文轩:“有不少评论家包括北大的一些学者都认为,你的作品是“唯美”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曹文轩这样回答:“说唯美我还可以接受,说我唯美主义则就不能接受了。对美,我确实很在意。我的看法已多次重复了: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成为常识,甚至会衰老与死亡,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最具震撼力与杀伤力的并不是思想,而是美。”曹文轩的作品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摄影散文《前方》,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我们体会一下吧。多媒体投影出《前方》教师精讲一、有关作者、作品师:海淀区学院路一家临街书店,将一纸粗笔浓墨写就的“告示”贴于门板上,“告示”上的五个大字似要向凛凛寒冬里的人们传达一种江南的暖意:《草房子》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草房子》的作者是谁吗?生:曹文轩!师:好,请同学们阅读相关资料,整理后简介一下作者及作品。生: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师(补充):继2001年《红瓦》入选韩国中央日报网站“10本好书”之后,《红瓦》的第九章又被韩国“语文教师协会”编入“全国高中通用教材”。曹文轩频繁地参加中国作协的各种会议,出任多个征文大赛的评委,并将他的作家同行张洁、贾平凹等人请到北大,与学生“面对面”。他在课堂上用典雅、诗性的语言讲授小说理论,他主持的“文学半月谈”,深入研究各种文学现象与流派,来自日本、韩国、香港的留学生,连同进修、访学者,他指导的“硕博队伍”达二十人之多。一位来自湖南怀化的中年教师,听了他的学术报告《重读普鲁斯特》,第二天在中文系的座谈会上发言:“听了曹老师的课,我已不虚此行。”二、诵读并感知课文1、听录音,自行朗读,并正音迁徙(xǐ)袭(xí)击按捺(nà)不住憔悴(qiáocuì)颠簸(bǒ)惶(huáng)惑温馨(xīn)2、总体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在朗读的基础上,初步理清本文的脉络。可以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生:文章从摄影画面起笔,但并没有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摹,而是马上展开了联想——“他们正在路上”,他们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由此点出本文的中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可以说是本文的文眼。然后,作者对人为什么离家进行讨论。首先,如同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一直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其次,外面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