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星球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本教材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组成范围、地形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特征。后从国际经济贸易,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旅游等方面分析港澳的人文地理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以及经济合作模式。(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计算、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2.运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绿地的实例,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对外合作的观念。(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2.教学难点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1.相关图片与地图。2.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首都北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另外两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先播放《七子之歌》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香港美境图片,再让学生们大声的告诉歌曲里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香港、澳门。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里的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二)、讲授新课师:看来高楼林立和绿树成荫在香港得到了很好的统一,那么你知道知道香港、澳门为什么叫特别行政区?你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吗?他们的身世了解吗?区旗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带着问题看书28页阅读资料。待会儿请同学把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与分享。生A:略。生B:略。生C:略。师:同学们现在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知道了他们的身世,那你对一国两制了解多少?生:略。师:“一国”中国是统一的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又促进港澳的稳定繁荣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祖国大陆与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互利互补、互相促进。师:下面让我们走进香港和澳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港澳在哪儿?它们的范围又是怎样的呢?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本,思考香港和澳门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填一下发下的讲义中的表格,等一下请同学回答。生:略。师:先展示《香港与澳门政区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读图回答。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相对位置);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海陆位置)。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1104平方千米;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面积约29.9平方千米。港、澳地处祖国大陆东南端,是以祖国大陆为腹地,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这里要为其外向型经济打基础,也为内外型广阔发展空间作铺垫。师: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香港、澳门在哪,知道他们的范围了吧。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香港、澳门的其他方面。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香港与澳门面积、人口数量,迅速计算出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密度。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表格,请比较分析香港、澳门在人口数量、面积上有什么特点?生:略。师:针对人多地狭的特点,港、澳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拓展空间发展经济的呢?(投影“高楼林立”和“填海造地、的图片)师:通过比较,可以看到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带。香港人多地少,而且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为了克服人多地狭、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这一限制性因素,采取“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的措施,扩展生存空间。这是一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