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为什么整块金属不透明但具有金属光泽而金属粉末常呈暗灰色或黑色?由于金属原子以紧密堆积方式排列,最外层电子(价电子)释放出做为自由电子。当光线投射到其表面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光线不能透过,所以金属不透明。自由电子吸光后,跃迁到高的能级上去,不稳定,很快又跃迁回低能级,释放出绝大部分频率的光,这就使得绝大多数金属呈现钢灰色以至银白色光泽,而金显黄色、铜显红色、铋显淡红、铯显浅黄、铅显灰蓝则是因为它们较易吸收某些频率(或波长)的光。在粉末状态时,金属的颗粒很小,没有规则晶面,光线入射后不能反射出来,多呈黑色。比如AgBr制成的底片曝光析出的银呈黑色。二、铝与人体健康由于近代对铝的开采,炼铝工业的发展、铝制品的加工使用、酸性降雨的频繁发生等.造成环境中铝含量的增加,致使人体内铝的含量也逐渐增多.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铝进人人体的渠道主要有:①食物。我国城乡居民铝的食物摄人来源主要是天然食品、含铝添加剂食品、茶和含铝药剂。在制作油条、粉丝、蛋糕等膨化食品时,加入了含铝的膨松剂。②铝制炊具。酸性物质温度升高,会促进铝制炊具(如铝锅、铝壶等)中铝的溶出。F-Fe3+和NaCl对铝溶出也有促进作用。铝制易拉罐盛装的啤酒、饮料等在饮用时也会造成铝进人体内。③饮用水。饮用水中铝受环境影响.当酸雨增多时,就增加了土壤和沉淀物中铝的溶出。此外,早期使用明矾净水,也不可避免地带进铝。现在常用高岭土及其制品过滤水,虽杂质被除掉,但铝却溶于弱酸性的水(用漂白粉或氯气消毒的自来水)。另外.市面上使用的混凝剂、高氟地区除F-的铝剂等,都增加了水中铝的含量。这样,铝就通过饮用水进人人体。长期以来,铝一直被认为是无毒元素,铝制炊具、含铝膨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的使用,也均未发现铝的直接毒性,即铝无直接的毒性效应。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造成长期地、缓慢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早发现铝毒性是铝的神经毒性,普遍认为,铝主要是对中枢神经损害。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就与铝在体内的积累有关。因神经元吸收铝后,铝进入神经核后,改变了细胞的骨架,影响染色体而产生病变,造成蛋白质生化代谢的紊乱而致病。铝在体内还能干扰磷的代谢,因为铝在肠道内与磷酸盐类形成不溶性的AlPO4,阻止肠道对磷的吸收,从而使血液和其他组织内磷的总量减少。磷在生物体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参与核苷酸、磷脂、蛋白质的形成。维护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参与能量代谢等。磷的减少势必会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致使疾病发生。另外,磷减少还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因机体吸收钙要在有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否则会产生脱钙现象,会出现骨软化症,这种骨软化症即使补充维生素D也无济于事。另外,铝在体内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铝在体内的蓄积.必然要增加肾脏的负担。过多的铝对肾脏会造成伤害。引起肾功能失调、肾衰竭和尿毒症等。总之,铝在人体内是慢慢蓄积的,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因此,铝毒的防治策略,主要有:①引导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铝资源,从根本上减少铝的排放和流失。②有节制地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接触或沾染。③改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铝的人口途径,如丢开A1(OH)3制剂,改用胃动力药物等。④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法消除或减轻铝毒危害,如改进水处理工艺,采用新型产品和高新技术等。——《中学化学》作者:徐会斌三、漫话镁镁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镁的主要矿物有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CO3·MgCO3)、光卤石(KCl·MgCl2·6H2O)等。镁的贮量很丰富,约占地壳总质量的2.0%.在所有元素中占第8位,所有金属元素中占第6位。在海洋中镁的含量也很高。海水中镁的平均含量约为0.13%。在所有元素中占第3位。若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镁量约13亿千克。地球上海洋水总量按约13亿km3计算,则海洋中的镁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镁有一半以上从海水中提炼而得。金属镁硬度小,强度也较差,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