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2页第一讲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一、判断题1、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以罚执教。(×)(04初中A)(分析:简单地说,依法执教就是依据法律管理教育。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既不能把依法执教完全等同于“以法执教”,更不能把依法执教片面理解为“以罚执教”,甚至“以罚代教”。)2、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04高校A)(分析: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3、“依法治教”和“以法治教”的涵义是一样的。(×)(05高校A)(分析:以法治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教育,而依法治教强调的是在教育管理中必须要依法办事。依法治教绝不仅仅是运用法律的手段简单地取代过去单一的行政。)4、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置于教育法律规范的调控之中。(√)(05幼儿园B)5、教育法的制定既是教育法制建设的起始环节,也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05中等职业学校A)第二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一、多项选择题1、教育机会的平等一般包括(ADE)(04中等职业学校A,04初中B)A.起点上的平等B.人格上的平等C.性别上的平等D.过程上的平等E.终点上的平等2、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教育法律规则可以分为(CDE)(04小学B,04高中B)A.构成性规则B.调整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委托性规则E.准用性规则3、教育法的规范作用有(ABCDE)(05幼儿园A,05中等职业学校B)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E.强制作用二、判断题真题1、我国所有的教育法规都是成文法。(×)(05中等职业学校B)(分析: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社会规范,如教育政策、教育道德、宗教教规、风俗习惯等,但并不是每一种社会规范都能成为法,只有国家通过制定或认可两种方式确定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法。(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可认可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制定的法一般称为(成文法),国家认可的法一般称为(习惯法或不成文法)。)2、所有教育法律条文都是教育法律规范。(×)(05初中A)所有法律规范都存在于法律条文中。(√)(05高中A)(分析:教育法律规范即教育法律规则,教育法律规则是教育法律条文的实际内容,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二者统一在教育法律文件中。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律规则可能存在于一条教育法律条文中,第2页共32页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2页也可能分散在几条教育法律条文中,甚至几个法律文件中;一条教育法律条文可以包含一个、几个教育法律规则或一个、几个教育法律规则的片段;有些教育法律条文,如关于立法目的、任务、原则和技术性规定等的条文则不是教育法律规则。所以,并不是所有教育法律条文都是教育法律规范。)第三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下)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A)(04中等职业学校A)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2、在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有权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主体主要指(C)(04小学A)A.国家立法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C.各级政府D.各级党政机关3、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B)(05高中A)A.教育规范B.法律事实C.法律权利D.法律义务4、决定教育法律形式的是(A)(05高校A)A.法律本质B.政治制度C.民族传统D.文化环境5、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05幼儿园B)A.物B.义务C.学生D.债权6、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C)(05初中B)A.权利B.义务C.自然人D.物7、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C)(04高校A)A.法律的历史渊源B.法律的理论渊源C.法律的效力渊源D.法律资料的来源8、教育基本法律的制定主体是(A)(05中等职业学校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国务院D.教育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