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五四爱国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必修Ⅰ第16课,主要讲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意义、影响。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讲述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通过补充材料、整合课文内容来说明五四运动的爆发重要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它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主要按课文讲述,不必补充材料。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五四运动的意义、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学中,通过多角度的材料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五四精神,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高—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探究,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与较强的表现欲。五四运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内容,因而,他们对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经过、爱国主义精神较为熟悉,但侧重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片面、零碎,对知识的掌握缺乏条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经过半个多学期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对材料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已不满足对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喜欢利用视频、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开展丰富活动自我探索一些新领域。三、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2、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3、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1、创设情境,设计探究问题,主要为材料型问题。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2、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史料和音像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耳闻目染的心灵触动,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爱国情、民族感。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全课贯穿学生的见解、分析、讨论和论辩。设计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材料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应用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3、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技术等。2、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①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数据资料,营造历史事件的情境和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学习兴趣②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时插入视频材料及其图片讲解,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当时背景的了解;讲解五四爱国运动过程的时候用图片和表格讲解,能让学生对重大事件一目了然;讲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时展示材料讲解;讲解五四精神时采用PPT播放图片;在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列表,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③预期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历史事件的情境和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学习兴趣。通过多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