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祖国统一大业》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之处。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梳理港澳回归的过程,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性与科学性。2、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四、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本节课在信息技术方面应用了哪些技术: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白板,实物投影。2.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①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和图片感染学生、营造气氛,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聚焦在台湾问题上,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②在授课环节中,利用微视频让学生来理解我们为何要采用“一国两制”?实行“两制”会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了解一下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③在探究练习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的拓展。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导入在上课前学生入座时给学生播放《七子之歌》,在师生共同欣赏之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七子之歌》这首歌中七子指的是哪七个地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应该怎样解决?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面对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你会如何让这三个游子重回祖国多媒体课件,白板或投影母亲的怀抱?操作“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播放余光中的《乡愁》。播放后问学生余光中老先生所说的“这头”是指的什么地区?国家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政策呢?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并展开讨论:实物投影。(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2)一国两制的构想实施的前提?(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总结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经过?探究展示摘自《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邓小平的谈话》史料我们为何要采用“一国两制”?实行“两制”会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白板或投影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先简单了解一下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PPT课件展示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自行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香港、澳门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多媒体课件白板或投影练习教师小结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