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课,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巴黎公社的成立和采取的革命措施。(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重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重点。巴黎公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虽然仅72天就失败,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创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其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说明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把握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的关键。教材部分引用《共产党宣言》的原文,主要涉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新理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是对这个新理论的实践检验。本节课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性质、经过和影响等方面说明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产生并日趋尖锐化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工人运动出现,产生了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二、学生分析此时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就新课标要求而言,还需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本课将社会主义等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工人共同的愿望与希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成;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运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视频,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立场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让学生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伟大人格和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组织观看《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微课视频,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2观看视频资料,课堂指导学生当堂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学生认知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4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展示利剑图片,利用马克思精神之剑导入观看PPT图片探究1利用课本材料、视频《第一次工业革命》观看网络微课《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