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情况,即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二、学生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知识结构需要重新构建、思维习惯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设计时采用先整合教材资源,梳理主线,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汲取经验教学、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本课相关资料,包括本课的一些课件、教学设计,以及一些当时的史料与视频资料,分类整理删减,以备使用。2、利用PPT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与内容。3、在开头和结尾插播音频资料引入和渲染气氛,在讲授课程知识中插播图片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印象。4、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德育教育功能。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利用课件音频导入倾听,提高兴趣插播音频资料讲授讲授利用多媒体课件多方引导看课本与课件,主动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PPT课件呈现知识点,引入史料;插播视频增强直观性,探究提出问题,加以引导,提供方法与思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答案多媒体呈现情境资料建构引导建设知识结构回忆,口述图示引导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涉及到的三个内容: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