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生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三、教学理念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四、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主要特征B、能说出真菌的营养方式C、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D、能说出常见的真菌。能力培养目标:A、通过认识几种食用和药用真菌的形态,培养学生识别能力。B、通过对霉菌和蘑菇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C、通过制作孢子印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D、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重点:A、真菌的主要特征。B、真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C、说出几种常见的真菌。、难点:能通过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疑点:真菌为什麽会称为真菌?它和细菌相比有什麽不同?3、基本教学思路:课前调查——激趣引入——观察各种各样的真菌——真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繁殖。4、教法学法:分析法比较法5、教具学具准备:用橘皮、馒头、面包来培养的青霉和曲霉、放大镜、几种常见真菌实物、孢子印、真菌挂图。五、说教学程序1、情境导入:介绍几种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如:食品发霉是真菌引起的;有些真菌可以用来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我们平常吃的蘑菇、木耳、银耳等也是真菌。再组织学生举例,并问:你们所举的都是真菌吗?为什麽?引入新课。2、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师提供实物标本及资料,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识,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3、真菌的结构特点教师提供长有霉菌的面包和长有霉菌的水果,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对照青霉、曲霉的结构图,了解它们的颜色、形态结构。讨论交流:A、青霉和曲霉在颜色、形态结构上的异同点。B、推测青霉和曲霉的营养方式。C、知识升华:蘑菇也是一种真菌,它的营养方式如何?什麽地方、什麽时候有蘑菇?为什麽?D、进一步升华:如何培养蘑菇?其他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学生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4、真菌的繁殖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的口蘑或香菇等真菌的孢子印,指导学生观察,提问:真菌通过什麽方式繁殖后代?孢子在什麽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孢子的传播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真菌孢子的特点:小而轻,易随空气传播。巩固应用,提问:夏季皮鞋、食物容易长毛,这些真菌是从什麽地方来的?5、达标反馈练习:略6、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