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市第十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病毒》教案新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是传授知识的空间,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个好的、成功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自始至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和参与,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自主进行探究,展示,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章,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生物圈中有单细胞的生物和多细胞的生物,同时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微小生物——病毒。在本单元属于细胞知识的延伸,与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相呼应,而且病毒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与以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密切相关。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由于病毒的形态十分微小,所以学生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缺乏了解,有一定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还有动画,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和种类。2、理解和掌握病毒的特征和生活。3、理解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讨论、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态度看问题。四、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教学难点:病毒的生活。五、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根据本组的任务查找有关病毒资料,做适当的准备;完成课前预习。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3.教学课件:图片、动画。六、教学思路: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几乎都可以掌握,不需要老师重复教学,所以本节课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讲授新课的方式,但教师首先要将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查阅有关病毒的资料,完成课前预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大概了解本节的重点内容,然后将课前预习中七个问题分配给小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知识点,课内给每组适当的时间根据教材和资料讨论交流完成任务,然后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做适当的点播,给表现好的组加适当的分,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片和动画是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表现好的组加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安静的听老师讲的每一句号,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病毒。教师引导:同学们知道大多数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圈中有没有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呢?是什么呢?进入新课阅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完成任务。选派代表展示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根据教材和资料小组讨论完成本组的任务。任务一:病毒的发现史展示不全面或是有错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或改正,教师做适当的评价。(加分)情感教育认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支持。任务二:病毒的形态和大小展示(制作模型)不全面或是有错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或改正,教师做适当的评价、补充,强调常见的病毒形态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加分)任务三:病毒的种类展示(指导其他学生看书)不全面或是有错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或改正,教师做适当的评价、补充,(加分)强调按照病毒寄生细胞的不同来分类。任务四:病毒的结构展示(制作模型)不全面或是有错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或改正,教师做适当的评价(加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细胞和噬菌体的结构,进而加深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