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二、学生分析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难点:论从史出地分析、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FLASH课件:运用《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可以对资料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积累课外知识。2.云盘:运用360云盘,提供课外拓展的助读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课前导读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提示。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Powerpoint导入新课(2分钟)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皇权与相权之争一直延续不断。历朝历代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扩张皇权的?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它给后人留下了什温故知新,问题热身。么启示呢?在第4课,我们将在第3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这些古代中国的政治命题。优秀学案王月华、徐同瑶、于蓉蓉、张杉、王晗、王蕾、吴晓晗、姚晓芳、陈景瑞、庞悦、王永祥、王玉静、高敏、崔娜、江晋、孙金、贾文娟、翟梦飞、王聪、陈悦、高宗旭讲授新课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一)汉代的集权措施1.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2.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3.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怎样解决王国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点拨:1、郡国并行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承袭了这种制度。西汉与秦地方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2、中外朝制度(目的、内容、作用)(中央)汉武帝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级官吏,作为自己的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让学阅读第一子目并思考问题:阅读教材,划出相关知识点。阅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并划出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