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第一课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第四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二、学生分析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加上初中历史学习难度相对比较浅显,使得高一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但他们好奇心强,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因此用多媒体素材编辑软件支持下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采用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史料和文字资料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方式,呈现鲜活的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同时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新情境、材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别思考与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三、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本标准要求学生把握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分析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的重大的作用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及其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两个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的过程,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②通过填写《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对比表格,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③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但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③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④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中英雄们的斗争事迹,使学生感受在革命中先烈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天京事变的分析,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认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动画制作技术、制作概念图、录制课前学习微视频等。2、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1)分析原因环节使用视频资料,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情境,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2)感知过程环节使用动画制作地图和图表,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衰落的过程。(3)聚焦两个革命纲领环节使用文字资料、图片和表格对比,使学生直观深的认识农民阶级的作用和局限。(4)解读影响时使用文字资料的史料教学和图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5)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图,展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宏观上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