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课时准备: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教师:1、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2、设计调查表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调查第二课时:整理、交流、表达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动物、植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花坛中的牡丹、月季、芍药,校园中的鸽子,花丛中飞舞的蜜蜂、蝴蝶。但是有一些却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做一次调查。二、讲授新课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什么是调查呢?其实调查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我们在制定某些法令、法规或政策时都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么这些依据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进行调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你们有谁知道这是一项什么样的调查吗?学生:人口普查、我还被调查过每天有多少零花钱、我还被问卷调查过对教师的满意程度。教师:对。这都是一些调查,正是有了这些科学的调查,才使我们在写论文或做出某些决定时有了依据,更具有了说服力。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下面我们以人口普查为例,讨论一下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进行人口普查时,都进行了哪些工作?学生:首先,普查队员来到我家,问我家有几口人?都是谁?叫什么名字?男性还是女性多大年龄了?做什么工作?教师:刚才这位同学介绍了人口普查的基本过程。那么,大家讨论一下,通过这样的调查调查小组组长组员调查地点校园内调查时间天气状况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与人类关系植物动物组内自评教师评价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结果。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到: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甚至有些学生可以想到:我们国家各民族有多少人,以及各个姓氏有多少人等结果。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我们明确了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就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调查结果。所以,我们的普查人员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普查区域,并且普查完以后,要在住户的门上贴上一个标志,避免重复调查。要知道人口普查是全国性的,国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如果让同学们对全市初一学生的平均身高进行调查,你们该怎样做呢?学生:我们可以对每一所学校的初一学生进行身高测量。学生:我们不需要那么麻烦,只需要将十三个县区各抽出一到二个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调查就可以了。教师:刚才两位同学提出了两个方案,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哪个方案更合理,效率更高一些,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二方案比较合理,效率更高,避免了重复劳动。教师总结:由同学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选取样本是十分重要的,样本就是我们第一方案中的一到两个学校,这就是我们这次调查中的样本,它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也来做一次调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